
主體信用評級是以公司或經濟主體為對象進行的信用評級。依據評級對象不一樣,信用評級又分為主體信用評級和債券信用評級兩種。主體信用評級是基于“長期”基礎上的,所以在進行企業主體信用評級,或銀行信貸公司信用評級時需考量的因素是可能會影響企業未來長期償債能力的因素。
信用評級的評估內容與指標有哪些
信用評級的主要評估內容包括綜合評估和單項評估,它主要指標有定量指標、定性指標這兩種。信用評級的定量分析指標一般包括資產負債結構、盈利能力、現金流充裕、資產流動性這種,而判定指標則是包括行業風險評價與業務風險評價這類。這就是信用評級的主要評估內容和指標。從類型來看,信用評級是一個比較大的工程,它不僅需要對評估用戶的各種負債信用情況進行評級,同時它也需要對于某些特定財務項目進行評級。實質上,上述評級任務已比較繁雜了,但它僅僅是一個極其含糊的評估,操作中還需要添加財務報告中一些會計分錄。此外,在現實生活中一個公司具備了國家補貼或者母公司對子公司的支持協議等,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對子公司的最后評估結果。
信用評級的方法具體來說有哪些
信用評級的辦法一般集中在宏觀與微觀融合、定性與定量分析融合、歷史分析與預測分析結合、個人評級和支持評級融合、基礎評級與風險調整融合這幾個方面,這些金融屬性大部分涵蓋了全部被評級機構的自身特性,其實就是償債能力指標。自然,不同類型的評級公司評級有著一定的區別,可是整體都在這一范圍內。本文主要寫的是主體信用評級有關知識點,內容僅作參考。